【辅善医道】知名专家带领“小专科”跻身全国一流周浦医院消化内科炎症性肠病诊疗中心脱颖而出
发布时间:2025-06-17 来源: 浏览次数: 次
作为浦东新区年轻的三级医院,周浦医院在规模上不算“大医院”;但周浦医院消化科主任冉志华教授却是国内外知名的专家。短短两年,专家带领“小专科”跻身全市前三。 作为中国大陆首位国际炎症性肠病组织(IOIBD)委员,冉志华于2022年8月来到周浦医院,带领消化科从炎性肠病(IBD)起步,在这个“小专科”上跻身全国一流;而这并非一枝独秀,由此带动胃肠外科、放射科、病理科、超声医学科、营养科等多个专科“齐步走”,从而发展成“大学科”,能力位居全市前三,为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内涵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。 记者了解到,冉志华教授早在2012年创建了上海市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,曾担任过三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副组长,目前担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、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肠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、《中华炎性杂志》副主编,参与国内炎症性肠病诊疗规范的制定与推广。在国际上,他是金砖国家炎症性肠病联盟创始人及首任主席,并担任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科学委员会评委、亚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常务理事、《Inflammatory Intestinal Disease》副主编、《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》编委等职,参与国际炎症性肠病共识意见制定共20项,其中5项是以周浦医院身份加入。 这样一位重量级专家,为什么会选择浦东的一个三乙医院呢?冉志华的回答是:浦东二次创业精神鼓励了我,在人生新征程,希望在这片造梦的热土上为年轻医生搭建更坚固的阶梯。全职加盟周浦医院后,冉志华一方面针对炎症性肠病诊治需求,提出引进相关药物、开展配套检测技术的规划;一方面亲自带教培养团队,短短的两年多时间,周浦医院形成了以消化内科为主的强大的炎性肠病多学科诊疗团队,开展IBD相关小肠镜、CTE、MRE等检测手段,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,吸引了众多以华东地区为主、覆盖全国多地区炎症性肠病患者前来就诊。 有一名在英国留学10年刚回沪工作的年轻人,不幸罹患了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,辗转市内多家医院,最后慕名来到周浦医院。冉志华先后给他用了激素、生物制剂(英夫利昔)、小分子药物(托法替尼),其中托法替尼当时国际上认可的标准诱导剂量是10毫克,每日2次口服,冉志华查阅了相关文献后,决定对该患者采用超大剂量的10毫克,每天3次口服治疗。所谓艺高人胆大,冉志华微笑着说:“从临床出发,而不是本本主义,托法替尼10mg tid口服这一超大剂量在该药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II期研究中作过尝试,并且已证明这一剂量是安全有效的。为避免实施急诊手术并提升这名年轻患者的生活质量,我认为需通过超大剂量药物诱导治疗,才可能帮助其取得疗效。”结果证明,这名留学生病情得到很好控制,至今没有复发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不久后,国际上首次出现队列研究证实:仅10mg tid的超大剂量可有效诱导此类患者实现临床缓解。 冉志华是中国炎症性肠病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,其医术不仅体现在高难度病例的诊疗能力,更在于推动专科规范化发展及国际学术对话。他对团队不仅仅在医术方面有要求,对科研能力也有进一步的推动。“跟着冉老师就跟上了国际一流,对年轻人来说就是上进的魔力。”高苏萌医生说,炎症性肠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疾病,“像我这样的年轻医生,刚刚入职就能接触到这个亚专科顶级的检查手段、最新的药物,冉老师倾囊相授,让我感觉每一天都是充满希望的。”时光飞逝,冉志华带领的周浦医院消化科团队也在快速成长。如今,科室年轻医生已发表2篇SCI文章,获得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项目1项、上海健康医学院科研项目2项。他们不仅能够深入社区开展科普讲课,还能带领医联体的家庭医生团队共同进步,而且部分年轻医生已站上市级炎症性肠病学习班的讲台,与国内及上海市知名专家同台授课、深入交流。 2024年秋,全国炎症性肠病诊疗质量评估中心公布新一批“国家级炎症性肠病区域诊疗中心”名单,周浦医院消化内科炎症性肠病诊疗中心在全国95家申报机构中脱颖而出,以总分排名第二的成绩通过评比,成为上海市首家获得此项殊荣的三乙医院。 |